似乎蛮多女性,都有一个风驰电掣和温和温雅之共生之梦。
化好蛮日常的妆,下楼,黑色机车款皮夹克白牛仔,哎呀,一辆簇新的名牌摩托黑亮黑亮地停在垂到地面的白色背景布上,车身和车灯交相闪烁,在摄影棚的空阔中机车的重金属感似乎略有收缩,但又颇凛凛然。本来不过想拍张皮夹克照假装速度与激情罢了,没想到真机车一步入室。
原来摄影师谢先生在和我事先的沟通中了解到我的想法后,心想若有辆机车那才完美嘛。可是,这么一大家伙在眼前,左支右绌,想摸一下把手,细弱手臂就露了拙,更何况要坐稳车垫,装酷也不那么好装啊。
摄影师并不教我怎么摆POSE,他说你只要做你自己舒服喜欢的姿势,我负责抓拍。曾经看过的女性和机车之影像似有似无地浮出大脑皮层,但左右灯光的,身侧又是高出腰部的金属家伙,一时其实有些无措。好吧,无论左右正斜,背是一定要挺直的,随着机车主人的指导,使劲跨上车身,脚踩踏板,俯身握住把手,此时忘却灯光何处,好像有点人被打开的感觉,躯体似乎被某种情绪带动起来,那么假装也要好好地假装一下。起初还看一下电脑成像,哦,有点惊讶,黑色背景下,黑皮夹克、黑金闪烁的机车,颇有几分飒爽感。我用的是哈苏相机呢,摄影师说。哈苏啊,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亚当斯照片中知晓哈苏的,于摄影人而言那可是神一样的存在,也是拍人像的顶配。怎么着也得抖擞一下。身体渐渐顺畅,好像各处肌肉都获得了加持,显得颇为灵活,就算做一点不怎么日常的姿势,柔韧配合,拍完才想起这些肌肉平时可是经常要东痛西痛闹情绪的,大概潜意识中也想和机车一起过把瘾,哪怕不过虚拟一下也算心想事成。
展开剩余60%摄影师拍得投入,成像效果不仅我满意,他也很满意。他说每一次给人拍肖像就是一次创作,都要拍出点不同的味道来。
下午的白西装和水墨调旗袍拍起来顺畅更多,好像机车款的姿态已然预热加温躯体,在和摄影师随意的聊天中影像就产生了,也不必刻意做什么动作,躯体配合情绪会有自然的反应。小谢说彼得·林德伯格对他影响颇大,正是林德伯格照片中人物的生命力,使他从追求人像的过度完美,会用七个小时后期去打磨一张脸,转而更追求拍摄中捕捉人物稍纵即逝的情绪。以为然也。也因此当模拟黄昏的光影打在背景板上,在小提琴曲中,放松、沉静、柔软,不需要那么支棱,有时羞涩有时率直,有时无语有时大笑,都是自己的真实。尤其换了旗袍,《花样年华》电影曲响起,一个人,一束光,随意起舞,起初是知道在拍照时会有该怎样动作的意识,可是渐渐地感觉到某种放下所有只是舞动身体的空灵,有那么一瞬忘了身在影棚,音乐、光、相机、摄影师,皆成虚拟,如果定格此刻,人生简直过分温柔如梦了。
收到最后成片后,鲜格格分享给一些亲朋,但凡女性,无论年轻中老年,三组中一概倒向机车款,大家都喜欢那种飒爽之感,哪怕其实也许大家也明白只是影像中的真实,而非现实。这么看来似乎蛮多女性都有一个风驰电掣和温和温雅之共生之梦。实话实说我是蛮心仪谍战片中思维冷静身手不凡的女主的,知道自己不能,拿电影来做梦,但做做梦也好的,谁说人的念想不是一个肉身之外的平行世界呢。
小谢说他1999年学习肖像摄影时从师父那里了解到哈苏,从此就是他的一个梦,甚至有一次出差上海,街头见到一位拿哈苏的人心跳不已,上前搭讪加微信,连夜从上海赶到泰州去对方工作室参观,就为了能多看几眼上手一下。2019年3月28日,在丈母娘的支持下,终于去北京马连道摄影器材城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哈苏。这一天距他学习摄影刚好二十年。小谢实现了他的梦想,一个喜欢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的湖北农村娃成长为开过摄影展的肖像摄影师,和不离不弃的上虞姑娘结连理共创业,在艺术和商业间找到平衡继续摄影梦。他借来机车,用哈苏相机给我拍照,虽然是一个拍摄订单,但其间也有人和人的情感思想交流,也助我实现了一个速度与激情的想愿,以光影镜头唤醒“个体”的潜在,哪怕不过照片。
60岁,不再苛求自己没有现实中的速度了,但也还略有激情吧,比如起念写真马上行动,调动起身心来投入一次光影造梦,也算是一种生命力吧。
发布于:上海市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